紅麴產品功效之研究

  • 血脂調節

在台灣可供使用的食品原料列表中,紅麴為其中之一,可用於食品原料之屬種學名包括M. anka、M. berkeri、M. pilosus、M. purpureus及M. ruber。(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欄表,開啟網站後選擇”微生物及其來源製取之原料,輸入關鍵字”紅麴”)。

台灣在1999年開始實施健康食品管理法,使得紅麴開啟保健食品的市場,亦即透過科學化及保健功效評估試驗,以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同時因為紅麴產品中很明確的指標性物質monacolin K已證實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也因此台灣在2006年開始推行實施健康食品雙軌制,除原本健康食品管理法中所提到以科學化之安全及保健功效評估試驗的個案審查外,另一軌就是採成分符合中央主管機關所訂之健康食品規格標準。

目前已公告實施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內容包括本標準適用之紅麴產品為利用米進行紅麴菌培養並予乾燥,直接製成粉狀、膠囊或錠狀之食品;紅麴菌(Monascus spp.) 應為可供食品原料使用之菌種,並應備有菌種鑑定報告;產品之規格成分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每日攝取量所含之monacolin K至少應達四.八毫克,但不得超過十五毫克。二、所含之citrinin含量濃度應低於百萬分之二(2 ppm)。

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中monacolin K成分標準,主要是參考處方藥lovastatin的每日平均用量20 毫克,但藥物乃以治療為目的,藥品lovastatin每日最多可服用到80 毫克,而紅麴非藥物而為食品,因此在含量上的限制應不得比照藥品。處方藥lovastatin具有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因併服其他藥物使藥物不易代謝,造成血中濃度過高,容易引起肌肉病變(myopathy)及橫紋肌溶解(rhabdomyolysis),特別是橫紋肌溶解造成肌細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壞,而使得細胞中myoglobin釋放到血中,造成全身游離,而引起腎衰竭。其主要是因為lovastatin進入體內後是經由肝臟酵素cytochrome P450 3A4代謝,當同時併服葡萄柚/汁、azole類抗黴菌藥物 (如ketoconazole)、紅黴素類抗生素 (如erythromycin、clarithromycin) 等CYP 3A4抑制劑時,可能使lovastatin的代謝途徑受到干擾,增強降血脂作用並提高肌肉病變及橫紋肌溶解症之發生率,應格外謹慎小心。此外,lovastatin亦為CYP 2C9抑制劑,雖然抑制效力較弱,但與抗凝血藥物warfarin併用時仍有可能延長凝血時間,故併用時應留意出血之危險。市售的紅麴保健產品或取得健康食品認證之紅麴產品,其主要成分標示的monacolin K就是處方藥的lovastatin,故不宜再與其他statin類藥物 (如atorvastatin、fluvastatin、pravastatin及rosuvastatin) 併服,以免因同類藥品重複使用而加重副作用(資料來源:衛生署藥物資訊網)。也因此目前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之紅麴產品,必須加註警語: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經外科手術等情況,請勿使用; 是否適用於膽固醇之控制,應先諮詢醫師; 本成品不應替代藥品使用; 懷孕及授乳期間,請勿食用。


  • 血壓調節

紅麴保健產品的訴求主要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外,但在日本市場卻是以GABA (-aminobutyric acid)具降血壓功效通過可作為特定保健用食品。但最近的研究卻指出,紅麴的水萃物並非GABA在老鼠的動物模式中可以預防高血壓,主要原因是水萃物中的成份能刺激血管中內皮細胞產生或釋放NO,而達到血管舒張作用,而且證實非GABA及乙烯膽鹼(Ach, acetylcholine)的作用(Rhyu et al., 2000)。


  • 血糖調節

有文獻紀錄(Chen and Liu, 2006)在Wistar大鼠的動物實驗中,口服紅麴產品會降低血漿中葡萄糖濃度,並發現代表胰島素分泌指標的c-peptide在血漿中的濃度上升,而且是跟紅麴產品口服的劑量成正相關性。由於在胰島素的分泌是在周邊神經系統是受到乙烯膽鹼經由胰島素蕈毒鹼受體(muscarinic receptor) M3的活化作用,因此服用乙烯膽鹼拮抗劑將阻斷紅麴降低動物血漿中葡萄糖濃度的作用,而使用蕈毒鹼受體抑制劑也同樣阻斷紅麴的作用,因而推斷紅麴在動物實驗中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經由乙烯膽鹼及蕈毒鹼受體使得周邊神經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有降血糖之功效。


  • 癌症預防與抗癌潛力之研究

Yasukawa等人最早提出經由動物試驗口服紅麴發酵萃取物,主要是紅麴色素,可在老鼠皮膚癌症的觸發階段(promotion)受到控制(Yasukawa et al., 1996)。也因此有學者針對所分離的紅麴色素ankaflavin進行細胞篩選試驗來確認該化合物之生物活性,所利用的細胞篩選就是採用人類癌症細胞Hep G2跟A549細胞株進行細胞毒性試驗。Ankaflavin造成Hep G2的染色體發生condensation及fragment,這兩個指標是讓細胞凋亡的現象,但相同濃度對正常細胞卻無毒性作用,而ankaflavin的另一個衍生物monascin卻沒有相同的結果(Su et al., 2005)。在以色列的臨床報告中指出,Statin類藥物的服用使結腸癌的危險性降低46%。其藥物作用機制尚未明朗化,主要推測是抑制具有致癌作用的Ras及Rho蛋白質的活性。研究指出lovastatin確實可抑制HCT-116及HT-29結腸癌細胞的增生跟促成凋亡,相同的現象也發生在紅麴發酵物,而結腸癌細胞的增生抑制會受到mevalonate的處理而消失,因為lovastatin抑制細胞增生的機制會因在細胞中加入mevalonate及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而回復,因而確定lovastatin抑制細胞增生乃因lovastatin抑制mevalonate pathway作用而影響,但此現象卻不會在紅麴發酵物中發生,可推測是其他代謝物的作用,並證實是紅麴色素的影響導致結腸癌細胞的增生受抑制且促成細胞凋亡(Hong et al., 2008)。此外體內膽固醇生成與癌症細胞的增生具有相關性,所以細胞增生抑制在非依賴性雄性荷爾蒙 LNCaP細胞株及LNCaP細胞株內含表現豐富的雄性荷爾蒙受體(LNCaP-AR)是否也是受到lovastatin影響膽固醇生成因素還是紅麴發酵物在其他作用機制,這些結果與在結腸癌細胞增生的結果一致,抑制LNCaP與LNCaP-AR的細胞增生機制確實與膽固醇生成具正相關(圖一),具備前列腺癌症預防之潛力,但是除此之外尚有其他機制影響細胞增生,因為紅麴發酵物中對癌症細胞增生的抑制並不會受到mevalonate而回復,值得更進一步研究找出抑制前列腺癌生長之活性物質(Hong et al.,2008.)。